• 年薪120万招来霸王茶姬创始人,海底捞看中了什么?

    热点聚焦 2024-08-29
    海底捞招了一名特殊的“员工”。8月27日,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入职”海底捞,成了后者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自8月27日起为期三年,而且还拿了高薪。海底捞和霸王茶姬到底有什么渊源?海底捞为什么让一家新茶饮创始人作为董事会成员,他们各自都在打着什么算盘?01   海底捞“联姻”霸王茶姬据联商网消息,8月27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宣布委任霸王茶姬品牌创始人张俊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即日起生效。据介绍,张俊杰主要负责监督海底捞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根据公告,张俊杰原名张军,现年29岁,张俊杰已与海底捞订立委任函,自2024年8月27日起计为期三年,须根据海底捞组织章程细则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根据委任条款,张俊杰有权收取年度薪酬120万元。这消息很劲爆,更让人深感意外,霸王茶姬什么时候跟海底捞纠缠到一起了,而且以这样罕见的方式——创始人在别的公司出任高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公司董事会成员一般均代表股东方利益,独立董事一般为外部金融、法律或其他领域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据海底捞2023年财报透露,其执行董事分别为董事局主席张勇、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杨利娟女士、李朋、宋青女士、高洁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蔡新民医生、许廷芳、齐大庆、马蔚华、吴宵光。在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前三位都具有国际背景,蔡新民是澳洲皇家兽医学院成员,许廷芳是新加坡律师,齐大庆是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而马蔚华曾经是招商银行行长,吴宵光是腾讯的高级副总裁。在这一众金光闪闪的董事和独立董事当中,新增加的张俊杰是最年轻的。据同花顺的信息公示,海底捞的董事会成员中,张勇的薪水最高,为年薪5493万元,其次为宋青1716万。原海底捞CEO杨利娟在今年职务调整之后已不在董事之列,新任CEO苟轶群未公布年薪。几位独董年薪并没有120万,而均为98.5万。信息显示,张俊杰目前担任Chagee Holdings Limited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agee Holdings Limited是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公司,为霸王茶姬母公司。在目前的中国新茶饮市场,霸王茶姬显然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也不是第一品牌。作为餐饮界的“榜一大哥”,海底捞会什么会邀请这个“小弟”入局共商大事?有分析人士认为,张俊杰是四川成都人,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亦为四川人,两人可能早就认识。而草根出生的张俊杰创业经历跟曾经开火锅店的张勇颇为类似,两人都是从最底层干起。2010年,17岁的张俊杰加入一家名为“大维奶茶”的台式奶茶连锁店做店员。2010年至2013年,张俊杰从店员做到了奶茶店长、区域督导、区域运营负责人等岗位。2017年,张俊杰在云南创办霸王茶姬,2021年6月份,张俊杰将霸王茶姬的总部从云南昆明搬到了四川成都。02  海底捞最能挣钱,霸王茶姬最会开店8月2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8%;期内净利为20.33亿元,同比下滑10%;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38亿元,同比下滑9.7%;核心经营利润达2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关于上半年期内净利下滑,海底捞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到净汇兑损益变动和中国大陆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据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创历史新高,净利虽然同比小幅下滑但仍处历史高位。海底捞2024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海底捞依然是备受大众消费者向往的餐饮品牌,虽然客单价下降,但是翻台率提高了。财报显示,海底捞大中华区上半年所有餐厅接待顾客总数超过2亿人次,翻台率达4.2次/天,去年同期为3.3次/天。此次为时隔四年多翻台率再次突破4次/天。上一次为2019年的4.8次/天,彼时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为768家。在客单价上,上半年顾客人均消费97.4元,去年同期为102.9元,可见消费降级影响还是不小。当前,海底捞餐厅在中国大陆市场二三线城市的收入分别占比近四成,其中二线城市翻台率最高,达4.3次/天。海底捞成为中国本土餐饮品牌中最能挣钱的企业。横向比较来看,全聚德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87%;归母净利润2933.56万元,同比增长5.08%。九毛九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九毛九实现营收30.64亿元,同比增长6.42%;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间溢利7229.1万元,同比减少67.47%;经调整纯利7715.4万元,同比减少68.88%。呷哺集团日前发布盈利预警称,2024年上半年,集团预计收入约为24亿元,同比减少约15.9%,净亏损约2.6亿元-2.8亿元,今年上半年其亏损幅度已超去年全年。在中国市场,能够比海底捞强的,估计只有百胜餐饮,2024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实现营收56.37亿美元(约4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经营利润同比下降5%至6.4亿美元;实现利润4.99亿美元(约4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拆分来看,肯德基中国上半年营收为42.44亿美元(约302亿人民币),必胜客中国上半年营收11.35亿美元(约80亿人民币)。对比来看,海底捞比肯德基中国略逊一筹,在营收上差了大约80亿人民币。海底捞疯狂赚钱,霸王茶姬则疯狂开店。2020年底,霸王茶姬还不到200家门店,可短短几年后,其全球门店数量暴涨22.5倍,至逾4500家。据窄门餐眼数据,仅2023年,霸王茶姬新增门店2317家,这一数字是其过去五年开店数总和的近2倍。今年5月21日,张俊杰公布霸王茶姬2023年的GMV(总销售)已成功突破百亿,达108亿元。据晚点LatePost报道, 2023年霸王茶姬营业收入为40亿元左右,净利润在8亿-10亿元。在目前中国“卷出天际”的新茶饮赛道,霸王茶姬人如其名,应该是成为那个最“霸蛮”的——呈现出疯狂扩张势头,一时风头最盛的新茶饮品牌。今年5月,张俊杰在一次活动上表示,按照霸王茶姬目前的增速,2024年全年GMV将超过200亿元,并现场喊话要超过星巴克中国。03  海底捞为什么需要张俊杰从经营规模比较,霸王茶姬跟餐饮大哥海底捞比差了很多。张勇为什么邀请张俊杰这个小老乡“入朝为官”,恐怕跟海底捞的年轻化以及第二品牌创新创业战略需求有关。这些年来,海底捞不遗余力推动餐饮第二品牌。在最新的财报中,海底捞特别提到了“红石榴计划”。该计划主要目的是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据称,目前海底捞已经有5个创业项目在运营,包括烤肉、中式快餐等不同类型。海底捞想要打破自己餐厅堂食的固化模式。从去年开始海底捞在全国各地开设多家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而且还推出外卖形式。这一系列创新,主要是为了满足年轻人群的多元化消费场景需求。据海底捞财报透露,为支持“红石榴计划”的高效实施,海底捞也在计划进行新一轮组织创新。财报指出,由新任首席执行官苟轶群领导创新创业委员会,在集团层面整合资源,领导和推动新品牌及新业务的孵化与发展。在未来展望方面,海底捞表示,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例如餐饮创业品牌的挖掘、餐厅加盟业态的探索等;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作为发展势头迅猛的新茶饮品牌创始人,90后的张俊杰加入海底捞董事会,在一众70后、60后董事人群中显然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和氛围。这与当下海底捞年轻化、不断孵化新项目的二次创业战略是吻合的。但是,对于张俊杰来说,新茶饮赛道近些年以来竞争加剧,霸王茶姬的生存空间恐怕并没有那么自在。信息显示,2023年开始,市场上一直都有霸王茶姬计划赴美上市的传闻,近期有媒体报道,霸王茶姬正紧锣密鼓筹备进军香港市场。但如今新茶饮品牌似乎已经不怎么受资本待见。8月份,据港交所官网显示,继蜜雪冰城、古茗之后,沪上阿姨递交的IPO申请文件亦已失效。霸王茶姬上市融资之路恐怕更加遥遥无期。另外,在8月21日,“新茶饮第二股”茶百道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4年上半年录得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超过36.45%,为3.80亿元至4.10亿元。8月27日,“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为25.44亿元,同比下滑1.9%;亏损4.38亿元。头部茶饮品牌遭遇了业绩挑战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的凶险。不过,海底捞牵手霸王茶姬,对双方而言似乎都是好事,但如何联动如何赋能,在战术层面的落地执行上可能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来源:联商网
  • 破解健身房预付费难题,杭州已有10万人吃上改革“红利”

    热点聚焦 2024-08-26
    “你经常健身的健身房还在吗?”——从近些年不少健身连锁品牌的困局来看,除了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外,更多的矛头指向了健身行业赖以生存的预付费模式。实际上,预付费模式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对商家来说,预付费模式是提升经营的有效手段,能够为经营者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不过,不少商家将精力更多放在办卡推销,而不是提升服务方面。预付费模式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甚至是低价套路消费者,也会让快速扩张的健身连锁企业戛然而止,甚至暴雷,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健身行业经营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消费者担心商家跑路成为消费一大阻碍。数据显示,近年来健身房关店后选择“不处理”的商家比例明显上升,其中仅8.5%健身房会直接退款,消费者呼唤更合理的预付费模式。白皮书同时呼吁,健身行业商家亟需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来适应市场变化,保持市场竞争力,以期实现更为稳定、可持续的增长经营目标。有业内人士表示,健身行业经营者应将重点放在提升经营效益上,当下很难看到健身房通过单纯并购去壮大体量,而是需要更在意经营思路的调整。一个可以感知到的消费趋势变化是,健身作为“非刚需”项目,往往是消费者率先要砍掉的消费支出。而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少健身者在健身消费上的投入变少,并更加看重健身服务的性价比。在这种趋势变化之下,有两种创新方式正在受到消费者欢迎。一是“月付”方式正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消费者而言,“月付”方式既能以优惠价享受服务,还可以不充值、不办卡,并且可以先享受服务后付款,并按实际情况选择月付。二是以信用和金融体系为依托的“安心付”模式。今年5月,支付宝联合银行机构推出“安心付”产品,旨在通过创新模式和技术能力,保障消费者一次性买断资金安全,提升消费信心,建立消费者与商家间的互信。数据显示,目前仅杭州地区尝试“安心付”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数十万、接入品牌数千家。在安心付产品模式下,用户一次性支付资金会直接转入商家指定的银行账户。商家并不能直接提取消费者的支付资金。平台和商家会联合银行共同约定,只有当用户在商家侧确认享受服务后,商户才能按实际消费金额扣减用户支付资金,并由银行完成用户单次享受服务的资金划拨。这一模式对商家而言,也是一种长期的良性循环:用户决策门槛变低了、消费意愿更强,商家更容易锁客;同时,商家降低了相关的推广营销成本,可将重心回归到提升服务质量上。预付式消费乱象多仅8.5%健身房关店后会选择退款如今,预付式消费经营模式已从最初的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逐步扩展至几乎所有消费领域,吸纳的资金量也在成倍增长。然而,预付模式也引发了一些消费投诉。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受理健身、教培、美容美发等领域预付式消费投诉14176件,占服务类投诉比例达23.8%。以健身行业为例,艾瑞咨询白皮书显示,近两年头部品牌相继出现爆雷、关店等现象,放大了消费者的不安情绪。数据显示,未选择传统健身房的用户中,41.1%是因为担心商家跑路。此外,仅8.5%关店的健身房选择退款,“不处理”的商家呈现上升趋势。广东健身联盟秘书长韩城是一位18年行业老兵,见证了中国健身行业的发展。在他看来,过去在健身行业野蛮生长过程中,不少经营者会把手中的现金流当做开店成本,最后发现开店供过于求时,面临资金链危机。“健身行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商家需要把资金放到监管账户,这样会更加利好消费者。”三体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窦赢表示,近年来,传统运营模式弊端凸显,健身行业面临深度“洗牌”。品牌也在寻求更稳健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亟需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保持市场竞争力。种种现象表明,预付模式正面临新挑战。调研显示,年卡预付模式周期长、用户决策成本高,让消费者存在较大顾虑,48%的用户最期待更合理的消费模式。“安心付”探索之路:杭州数千品牌接入、数十万用户尝试目前,全国多地正持续探索预付式消费创新改革。其中,支付宝上线“安心付”,并已在杭州先行先试,消费者可在商家处用支付宝扫“安心付”码购卡,预付资金进入银行专用账户,用户消费一笔、资金“解冻”一笔,消费笔笔透明、记录余额可查、商家关店可退款,从而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支付宝健身行业负责人陈伟透露,目前,杭州已有数千商家接入“安心付”,用户规模达到数十万。“接入‘安心付’的机构和商家更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有效提升经营效率10%-40%不等。”艾瑞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李超表示,引入“安心付”是保证健身市场稳定、正向发展的一大有力措施,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产品降低了门槛,吸引更多消费者;改善商家负债经营现象,让财务趋于正向发展;降低消费者资金安全风险,从而减少投诉。作为“安心付”首批试水企业,铁森林董事长周晶表示,疫情后公司率先数字化转型并开始在私教等课程推行“安心付”,目前使用率达95%,因大大降低消费门槛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到店,同时资金有保障让消费者更安心,预计2024年销售额同比将实现翻倍,“健身行业还是应该回归服务的初心,一家店可以只有教练和保洁员且实现盈利。”位于杭州的6号健身房,因竞争者众多一度遭遇生存危机。2023年,六号健身房转型为智能健身房,产品模式和支付方式同步转型,接入“安心付”让会员可以按月支付,将到店转化率提升至80%。目前,公司已成功转亏为盈,今年还新拓展了2家店。为提升用户和服务业商家的产品体验,今天,“安心付”产品经理赵宇烽表示,产品正在持续迭代升级。目前,消费者不仅可以线上购卡,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周围接入“安心付”的商家地图。此外,智能卡片功能也已在部分商圈试点,消费者走进商圈,首页将自动推荐“安心付”商家。此外,商家接入流程也在持续优化。一方面,降低接入门槛,保证商家约半小时即可开通;同时,开放了“安心付”API接口,支持SaaS和代运营服务商接入、帮商家运营;另外,线上阵地通过流量分发为商家引流,助力吸引更多顾客;此外,产品种类继续丰富,支持自定义期数、灵活改价等。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宇峰表示,当前,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意愿还是积极的,但在消费的选择上会更谨慎。传统预付式行业如健身、美容等大多属于高消费,加上关店跑路等事件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热情。平台应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驱动作用和生活服务能力等优势,商家也要积极使用数字化工具,多方协同、共同助力消费信心提振。来源:联商网
  • 风向变了,电商巨头开始强强联手

    热点聚焦 2024-08-26
    01 电商巨头们开始“抱团取暖”在电商行业这片日新月异的疆域中,合作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更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行业的不断演进,电商巨头之间的合作边界正逐渐消融,曾经的竞争壁垒也在新的市场格局下被重新评估与调整。当前,这种合作趋势愈发显著,透露出一种“抱团取暖”的默契。以亚马逊为例,自2004年通过收购卓越网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它见证了电商行业的兴起与繁荣。然而,随着阿里、京东等本土电商巨头的崛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缩减。面对这一挑战,亚马逊于2019年进行了战略调整,退出自营电商业务,转而专注于海外购领域。现如今,亚马逊想要卷土重来,也只好选择以合作姿态回归。在上个月,其海外购业务宣布入驻京东平台,标志着双方正式开启了合作新篇章。这一举措不仅让消费者能够直接在京东平台上选购亚马逊海外官网的商品,还能享受到京东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无疑是对双方优势资源的深度整合,旨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商品选择和卓越的购物体验。紧随其后,亚马逊又宣布其与TikTok的合作,预示着短视频与电商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新的趋势。未来,TikTok用户将能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直接接收并购买亚马逊的商品,这种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无疑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亚马逊为何“抱团合作”的动作如此频繁,原因其实很简单,其最新的财报数据透露出该平台电商业务增长放缓的信号。尽管二季度总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但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且市场对其电商业务的增长前景持谨慎态度。业内分析认为,亚马逊的增长动力更多来源于云计算业务,而非传统电商业务。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导致亚马逊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大幅下跌。面对外部竞争加剧和内部增长压力,亚马逊选择通过合作来打破僵局,寻求新的增长点。电商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的新阶段,内卷现象日益凸显。从价格战到服务质量的比拼,各大电商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投入,但同时也推高了运营成本,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在此背景下,巨头间的“抱团取暖”成为了一种理性的选择。它们纷纷跨越传统领域界限,探索跨平台合作的新模式,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京东支付与微信支付的互联互通、淘宝与抖音的深度合作、以及苏宁与阿里的战略联盟等,都是这一趋势下的生动实践。此类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平台企业的短板,推动企业开辟新的增长领域,更促进了一个开放包容生态系统的形成。这一生态系统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均衡且公平的市场竞争格局,最终让每一位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共享繁荣发展的果实。02 直播电商玩家携手并进,共赴海外蓝海在电商巨头纷纷寻求合作共生的同时,直播电商领域的玩家们也展现出了强烈的“抱团”出海趋势,共同探索国际市场的无限可能。面对国内直播带货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各大主播、机构纷纷寻求突破,力图在海外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为这些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玩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国内众多头部直播带货机构均“结伴”吹响了征战海外市场的号角。以小杨哥旗下的三只羊网络为代表,自去年下半年起便积极布局出海业务,将新加坡作为出海首站,并与当地达人成功合作,创下TikTok电商板块的新纪录。随后,其出海步伐不断加快,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市场也相继被纳入版图。与极兔速递的合作更是为其在东南亚及全球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今,三只羊已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美国市场,展现出了其海外扩张的雄心壮志。与此同时,作为抖音头部MCN机构,遥望科技也不甘落后,今年上半年便开始在北美市场试水,并成功组建了TikTok直播团队,创造了新的销售纪录。谦寻则另辟蹊径,希望通过AI数字人直播系统解决海外直播难题,为品牌出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MCN机构在出海策略上各有侧重,发力方向和速度也不尽相同。交个朋友早在2017年便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孵化本土公司、打造KOL矩阵等方式逐步拓展市场;辛选集团则更注重供应链层面的合作,将海外优质产品引入国内;而话题度贼高的东方甄选则聚焦于欧美市场,通过招聘具备外语能力和直播经验的主播团队,为品牌出海注入新活力。那么,为何直播电商玩家们会选择抱团出海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逻辑。直播电商的成功离不开人、货、场三大要素的紧密配合。在出海过程中,MCN机构需要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持、主播的内容创作能力以及合作商的供应链保障。同时,物流、支付等环节的顺畅运行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MCN机构与平台、物流等各方之间的紧密合作成为了出海成功的关键。此外,TikTok等短视频平台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优势,但在直播电商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因此抱团取暖成为了共同的选择。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直播电商玩家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共赢发展。03 多元化、全球化事实上,前文提到的两种“抱团”,虽场景不同,但本质相通,均体现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间寻求合作、共谋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其说是简单的“抱团取暖”,不如视为一场多层次、深维度的“大结盟”浪潮。两者均是在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增长放缓、成本上升等共同挑战下,选择通过合作来整合资源、降低风险、开拓新市场的战略举措。这种合作趋势预示着未来电商行业将更加注重开放合作与资源共享,形成更加紧密的生态体系。电商巨头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业务互补,而是向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市场共拓等方向发展。而直播电商玩家的“抱团出海”,则是这一趋势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通过合作实现品牌国际化、市场拓展和用户体验的全面提升。展望未来,电商行业的合作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企业间将通过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同时,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国际市场的合作将更加频繁和深入,促使企业间在商品、流量、渠道、物流、服务乃至海关、税务、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信息交换、金融结算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协作,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网络。这种合作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与竞争力,为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商行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购物体验。来源:电商报PRO
  • 曾经的头部主播,如今怎么样了?

    热点聚焦 2024-08-26
    直播业务的兴起,造就了互联网时代令人惊叹的“造富”神话。然而,风口终将会过去,头部主播们曾经被贴上的“网红”标签也终将会被其一一撕下。而他们本身历经的故事——与MCN机构间的“爱恨情仇”、因种种错误产生的跌宕起伏等,于局外的普通人而言,颇具魔幻色彩。不过相比于普通人,这些赶上直播时代潮头的人,终归还是幸运的。依旧“沉寂”的李子柒“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传说”。掀起内地田园风,将中国田园故事讲向国际的李子柒,如今已经沉寂很久,抖音平台上距其发布的最近一次作品已有2年多,而有关李子柒的话题却隔三差五地被提起,大多在发问:“李子柒何时回归?”曾经,李子柒和微念的合作被人称为一场“双向奔赴”的商业佳话。李子柒最早开始做短视频是在2015年。这一年,也是短视频逐渐走向全国、走向风口之年。这一年,为了宣传自己的网店,李子柒开始自拍自导田园美食短视频。开始之际,视频观看量以及点赞量都寥寥无几。直到2016年4月,历史性的时刻到来,李子柒拍的《樱花酒》突然爆火,一天半时间点赞量已然上万,也顺势被推上了美拍首页的热门。后续,她又拍了《兰州牛肉面》,一举成为她的成名作。该作品全网播放量高达5000万,点赞数量超60万。可以说,李子柒为短视频赛道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机缘巧合之下,微念创始人刘同明找上了李子柒,并且表示看好李子柒,顺便愿意提供帮助。2017年7月,微念和李子柒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佳佳(李子柒)出资49万,微念出资51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开始的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渡过一段“蜜月期”。李子柒主导内容创作,也就是视频出境、拍摄和剪辑,微念则负责推广、运营等“大后方工作”。合作后,李子柒跃居大网红行列,微念也从一家不知名的MCN机构变成被诸多资本看好的公司。据悉,围绕李子柒IP价值,微念背后聚集的投资方多达50多家,有绿地控股、中兴通讯等。流量带来的巨大利益之下,李子柒和微念之间的利益纠葛也逐渐显现。一个是前期投资,一个是个人IP带来的巨额价值,或许,对于微念来说,李子柒带来的资产增值远远超于其预期。利益的纠葛、理念的冲突还是使得双方对薄公堂。2021年10月,子柒文化将杭州微念告上法庭,2022年,杭州微念则先后两次以“股东知情权纠纷”为由起诉了子柒文化。最终,双方在法院的调解之下,达成了和解,子柒文化的所有权归属于李子柒,持股比例上升至99%,而微念也彻底从子柒文化的股东行列退出。“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成了双方的最终局面。如今,微念依旧卖着李子柒和其他品牌的螺蛳粉,而李子柒依旧沉寂着尚未回归。查看社交媒体动向,李子柒最近一次在社交平台上露面是去年9月,在中国财经报官方抖音号上,李子柒化身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送出对乡村振兴事业美好发展的美好祝福。前不久也有网友分享李子柒与蜀锦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合影,“沉寂”的这几年,李子柒似乎一直在追寻着关于非遗的梦……关于回归,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又以别样方式呈现。直播一姐的“复出”相比于李子柒的沉寂,薇娅似乎一直在寻求“复出”。2021年12月,因为偷税漏税,“淘宝直播一姐”薇娅遭到全网封杀,令人唏嘘。辉煌时期的薇娅,财富创造能力极强。据数据显示,薇娅仅2019年至2021年9月,21个月的时间就狂揽57亿。而在2021年发布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中,薇娅和丈夫董海锋以90亿身家成功登榜,位列第490名,与之并列的,是老干妈的陶华碧。事件曝光后,薇娅也从“台前”转向“幕后”。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薇娅退居幕后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不堪。6月17日,在杭州市监局和杭州钱塘江人民政府牵头主办的“创业第一课”上,薇娅以谦寻(杭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身份现身,并对浙江省评选出的首批平台经济创业典型案例进行了点评。而据此前的相关报道,在前不久2024第21届浙商(投融资)合作周主报告会上。薇娅丈夫董海峰以谦寻控股董事长的身份荣获“2024浙商新领军者”,浙商杂志对其如此介绍:“他是直播电商的幕后巨擘,是行业的引领创新者……”如此说来,封杀一事,只是让薇娅和其丈夫褪去了主播身份,反而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角色。除此之外,深究之下,薇娅和其丈夫的动作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继续他们的直播事业;二是进军短剧赛道。先来看一看薇娅及其丈夫的商业版图。首先就是薇娅丈夫董海峰实际控制、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公司——谦寻(杭州)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经营范围有演出经纪、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等,旗下又有5个一级子公司,包括杭州谦合广告有限公司、杭州谦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谦寻(杭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杭州谦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谦选(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上述5家子公司旗下合计又有10家存续的二级子公司。从这些公司的名称可以看出,薇娅的商业版图涵盖了电子商务、贸易、供应链、文娱传媒等业务。翻看谦寻控股官网,如此介绍:“谦寻控股是一家以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为核心方向,致力打造直播产业生态集群的数字科技公司”,旗下业务涵盖直播服务、数智供应链、全域营销、品牌孵化、IP商业化、人才培训、AI数字人和直播出海等业务。而在谦寻控股的主播矩阵中有林依轮、李响、李艾、曹米娅Miya等人,还有蜜蜂惊喜社、蜜蜂心愿社、蜜蜂欢乐社等直播团体。公司官网上显示,蜜蜂惊喜社的成绩不俗。开播3天就跻身淘内直播排行TOP3,开播5天单场观看总人次突破1000万,首月粉丝突破250万,是目前淘内突破千万观看量最快的直播账号之一。截止2024年8月16日,该直播团体淘宝粉丝数为1297.2万粉丝。除了在幕后运营直播事业,薇娅也在布局短剧赛道。短剧赛道,是当下最为热门的赛道之一。据艾媒咨询预计,2023年中国短剧投流规模超373亿元,2024年超500亿,2027年这个数值将突破1000亿元。今年5月,北京谦萌文化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成立,股东有北京谦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上海萌扬文化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0%和40%,而谦萌文化的母公司则为谦寻控股,也就是薇娅丈夫的公司。而上海萌扬文化的实控人和法定代表人为宗帅,宗帅此人,百科词条如此介绍:“作为业内著名资深娱乐经纪人,是国内较早提倡专业化运营的职业经理人,擅长从事具有伸展性的战略规划,注重策划与研发,深具行业前瞻视野和资源整合能力。曾任华谊兄弟经纪联席总经理及小马奔腾传媒集团副总裁 。”据报道,6月份,谦萌文化发布三部短剧的海报:《替身男友》、《我家来了男保姆》、《别跟弟弟谈恋爱》,三部海报的出品人皆为董海峰和宗帅。如此也意味着,薇娅夫妇将正式进军短剧赛道。唱跳的“口红一哥”在李佳琦抖音平台上,其这样介绍自己:“涂口红世界记录保持者,战胜马云的口红一哥。”2018年,凭借着“Oh my god!买它!”的魔性口头禅,李佳琦在美妆圈爆火。彼时,其又因成功挑战“30秒涂口红最多人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涂口红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口红一哥”。后其又在“双十一”与马云PK 卖口红,以1000:10大胜,成功跃升淘宝头部主播。而他的直播间也成为各类美妆大牌云集的宝地,到了2021年,李佳琦已然成为“带货之王”,彼时他的年度净收入达到了18.5亿元,位列2021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网络主播年度净收入百强榜首位。直到去年9月,李佳琦在直播时因一句话成了众矢之的。在回复网友花西子79元一支眉笔太贵时,李佳琦回怼:“不要乱说,眉笔一支79元,国货很难的。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此番“背刺”打工人的言论一出,迅速登顶热搜。此后数月乃至今天,每遇“不够努力”相关话题的短视频时,李佳琦便会被网友@出来鞭笞一次。后续负面舆论的不断叠加也导致李佳琦的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翻阅李佳琦某社交平台,其4月最新一期作品的点赞量为5.4万,评论量高达119.9万,评论区已然被网友一众骂声攻陷。不过即便如此,李佳琦的直播事业并没有就此终止,只因李佳琦背后还有其签约机构美腕。据美腕官网信息,其自2012年成立以来,孵化并运营了“李佳琦直播间”、“奈娃家族”、“李佳琦新品秀”等众多自有IP,覆盖全网用户1.7亿。现如今,淘宝李佳琦Austin粉丝达8523.1万,而李佳琦个人抖音现有粉丝数为3747万,在微博、小红书上的粉丝均不下1000万,可见李佳琦的粉丝基数足够庞大。此外,在去年的双11预售单日直播中,李佳琦一个人创下95亿元的GMV,虽远不及2022年的215亿,但依旧在电商主播带货领域遥遥领先。可以说,目前的美腕离不开李佳琦。当然,即使不做直播带货业务,李佳琦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商业版图也并不俗。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李佳琦个人控股的企业有11家,有上海人间唢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琦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愚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琦锐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大多为其个人独资的工作室,此外,还有5家持股比例不到50%的企业,上述商业版图涉及电子商务、文化传媒和网络科技等领域,如此,李佳琦的个人版图早已成型。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李佳琦“网红”主播的身份似乎要开始转变,其不仅开始减少直播间露面的时长,更是朝着“明星”的方向跨越。随着芒果卫视的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4》的开播,李佳琦在唱跳舞台现身,带来了他的舞台首秀。与预期中的一样,李佳琦的首秀反响并不好,甚至引起大多网友的抵制情绪。有很多网友因李佳琦上该节目直接选择放弃观看,甚至有网友反讽:“我不够努力,没资格看《披4》”。回顾过去,李佳琦曾在其一条微博中写道:“希望你评论一个人、一件事之前,把对他说的那句话,说给自己听。或许这样,我们能少一点伤害和悲剧。”或许对于李佳琦自身来说他的确足够努力,但这并不是他以此来评判他人是否努力的标准。时代大潮之下,总有人上坡也总有人下坡。总之,无论是气愤之下的恶语相向还是毫无意识的口不择言亦或是其他,保持初心很难,却格外重要。来源:零售圈